新京报快评:警惕“色情化”手办流向未成年人

2025-05-06
图片

▲某电商平台上的手办。图/电商平台截图


上海宝山法院近日审结一起涉黄手办制售案件,12名涉案人员因制作、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获刑,刑期跨度从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至缓刑一年不等。这起案件的司法认定并无争议,但其在社会层面激起的涟漪仍值得关注——当本应承载青春记忆的手办商品沦为传播淫秽内容的载体,未成年人保护议题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。

作为动漫游戏文化的衍生载体,精致还原的角色手办本应是Z世代的精神收藏品。这些等比例复刻的模型,既承载着青少年对虚拟世界的情感投射,也构建着特定圈层的文化认同。然而行业野蛮生长的阴暗面正逐渐显露:部分无良商家为追逐暴利,将魔爪伸向未成年消费群体,在产品设计、销售环节大打色情擦边球。

法治日报曾披露触目惊心的现实案例:标榜"美少女"系列的手办竟以全裸形象示人;央视焦点访谈更揭露完整产业链:某些手办以性爱姿势呈现,配备可拆卸裸露部件,通过直播带货、电商平台向青少年渗透。这种畸形商业逻辑不仅突破道德底线,更构成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威胁。

青少年群体因其心智发育特性,对色情信息的辨识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尚未健全。当这些披着"潮流玩具"外衣的淫秽物品肆意流通,其危害远超个体层面——它可能扭曲青春期性认知,阻碍健全人格形成,甚至诱发违法犯罪行为。司法机关对涉案人员的从严惩处,正是向社会传递明确信号:手办产业绝非法外之地,色情化转型必将付出沉重代价。

面对新兴业态的监管挑战,既不能因噎废食否定行业价值,更不能放任"监管滞后"成为违法借口。除司法机关保持高压态势外,亟需构建多方共治体系:监管部门应完善手办分级制度,划定生产销售红线;电商平台须履行主体责任,建立智能筛查与人工审核双重机制;家长与学校也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,提升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"免疫力"。

值得警惕的是,此类乱象已突破单一行业边界。导演易小星近期披露的案例更具警示意义:其未成年女儿在动漫直播间遭诱导购买涉黄商品。这折射出数字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的复杂性——当色情商品借文化消费之名,通过算法推荐精准触达青少年群体,构建全链条防护网已刻不容缓。唯有司法、行政、平台、家庭形成治理合力,方能筑牢守护青春的防火墙,让手办回归文化载体的本真价值。

(完)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编辑整理 | 游艺风
图文来源 | 新京报

业务查询
游艺风传媒:18028021074
(咨询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 )

【网络推广】
王小姐:13556078166

游艺风传媒,
您身边的网络营销专家!
专注于线上业务的布局和执行,
期待您的垂询!

【免责声明】
本公众号所转载的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行业分享使用,不用于商业行为。如涉及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。本公众平台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阅读43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评论...